「一個大圓肚,一根小尾巴...」肯亞鄉間一間小學教室裡,一位老先生一邊喃喃自語,一邊以顫抖的手握著鉛筆,反覆練習寫著英文字母「a」。這張滿佈歲月刻痕的臉,在一群稚嫩的面孔之間顯得突兀,卻格外炯炯有神。他,是84歲的馬魯格,金氏世界紀錄最「老」的「小學生」。
正當許多人勸他回家「安度晚年」時,他卻執意每天拄著枴杖,走2個小時的路程抵達學校,只為能讀懂聖經。在強烈的學習動機背後,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
「除非瞎了或者死了,否則我是不會停止學習的。
我希望有一天能成為基馬尼教授、基馬尼博士!」-馬魯格
引述新聞 < 人生80才開始 >
----
我想從幾個角度,心得分享:
1. 歷史告訴我們什麼?
2. 自由是什麼?
3. 為什麼我們要學習?
------
從電影中可以看見馬魯格,生活時代與背景,
在國家與環境非常貧濟狀態下,對照我們的生活情景,
真的是天壤之別,而經歷過戰事的洗禮,
無論是族人的對決、英國的殖民,我想世界都經歷過,
從賽德克巴萊,族人間、與日本人間,其實都相同的。
早期這些革命分子,為的是什麼?
誓死效忠自己的土地,保護自己心愛的事物,
我所要闡述的是一種精神及信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方式,面對是一種、逃避也是一種…,而這樣的精神,對於時間的物換星移,始終存在。
這讓我思考到自己的方式又是什麼呢?
------
從電影角度反觀我們目前的生活環境呢?
台灣已經是一個很自由的地方了,就學習這件事情而言,
比起非洲的朋友們,真的是非常幸福!
我也想起了阿徽老師上課老告訴我們「珍惜」。
記得他這麼說,台灣很小了,而舞蹈圈子甚至更小,
與其他國家相比,當然是微不足道,也因為小,
台灣傳播的管道,相對也容易許多,顯得拓手可得;
在國外去上課,每次一個課程,即使只有短短一個小時,
大家從四面八方來,甚至不惜花兩個小時車程,
為的是自己喜愛而來,每個人都非常的珍惜。
電影中,政府讓全國普及教育,
看看一個已經80歲的老人,每天花4個小時來回上學,
假如都市還能見到此景,應該是非常奇蹟的事情了。
假設看到此篇文章的你已經80歲了,
身在該地,如何挑戰學習這件事情呢?
看看另一面,講小孩子們,多少為了學習而去阿!
這也讓我聯想到,今年台灣的12年國教通過了,
教育變得如此的容易了,過去長輩們得來不易的教育,長輩的長輩們辛苦賺錢,只為了讓孩子去唸書,現在一切都變得非常容易了,甚至在台灣有許多人,不願意唸書。
都市化讓每個人進步,相對也模糊了許多焦點,
娛樂成了大家的首要之務,上網、遊戲成了孩子們的最愛,
對你來說,教育的根本是什麼呢?
我想這留給各位去解答了。
-----
馬魯格因為唸書而爆紅,引發媒體關注,
以及跑到了政府高層去爭取自己的聲音,
這樣的精神非常的令人敬佩,現代環境大家老抱怨,
甚至抱怨後覺得沒救了,又擁有多少想去改變的動力呢?
從媒體關注事件,我們也能發現到,該地的資源貧脊,全世界只想著錢,大家都被錢控制住了。每個人都需要錢,因為錢是一個工具,這工具能滿足很多人,在滿足的同時,其實也遺忘了很多事情,而除了錢之外,背後意義是什麼呢?
換個方式說,是錢控制自己,還是自己控制錢?
大家一定懶的看書,可以參考下列重點:
1. 錢買不到的東西:講座影片
2. 綠角:心得分享
3. 讀書心得
------
寫到這裡,好像離題了,
不論拍攝的技術,就內容而言,導演想傳達的意義,其實非常的深遠,很遺憾的是,這部片僅有台北兩個地方播映,也只有非常小的廳可以觀賞,頂多容納20人吧!
對於馬魯格這位平民百姓,他的精神令人由衷的佩服,也無法去想像,當時為了保護土地,失去了愛人,甚至效忠自己為族群的誓言,以現代角度來看,大家可能會說,反正就投降嘛,哈哈~笑了一下就過去了,讓我們來假設你是主角,你可能會說,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那麼認真的投入在那個背景中,你到底會怎麼做呢?
對照台灣的現象,一堆人總說著愛台灣、愛土地,
我們是否落實了呢?其中女老師與馬魯格那段,提醒了每個人在同一塊土地上,大家都是一起的,今天不論是芋頭還是蕃薯,老用這種無聊的方式來分化,甚至藍色綠色,到底是對外還對內呢?
最後,馬魯格為了此事件,被關了不知道多久,
無論最後如何,他本人化解了這個心裡障礙,為了自己夢想前進,甚至想成為一名獸醫,都已經80歲的老先生了呢!多偉大啊~~
我想這就是一種 態度!
Keep going....
《人生80才開始》相關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