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出嫁前交待的話,只和女人有關嗎?





媽媽說,好男人很多,他不會去抱別的女人。
但是這種社會,很多壞女人會伸手去抱你的男人。

爸爸說,好女人很多,她不會去抱別的男人。
但是這種社會,很多壞男人會伸手搶你的女人。

---


分享的媽媽交代的話,
有些人看了很感動,覺得這些對話真是太對了;
有些人看了很氣憤,覺得這根本就是屁話,把女人看扁了…
男性女性都好,先不論爸爸交待的是真假,或者作者用意是什麼,內容當中很多呈現了台灣傳統價值觀,這也是歷史文化無可抹滅的。


可能你是女強人,會說:「為什麼女人要忍耐?男人咧!」
可能你是大男人,會說:「對啦!女人就該這樣嘛~」
可能你是青少年,會說:「哦~原來女生應該要這樣子…」
可能你是阿公,會說:「咱卡早龍嘛安內,像是你阿嬤。」
可能你是阿嬤,會說:「這是我老母嘎哇教的。」


看看各種不同角色所表達的都不同,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吳念真導演拍攝的台灣女人內容講述的是一種精神態度,光是下面的評論,就有各式各樣的聲音出現。



A: 一發文就有人跟我討論,怎麼女生就要這樣忍耐啊?
我: 雖然媽媽說的是好話,但我覺得不只給女人聽而已,男人也通用。

A: 但,很少會這樣跟男人說!!! 都嘛女人要聽 莫名其妙!!! 男人才要聽勒!!!
我:這是台灣傳統價值觀的框架,這和歷史文化有關啊~

A: 所以,現在女生會越來越強勢!但男人聽的懂嗎?
B: 對啦,是很少男生會去聽,不過既然知道了就可以改變啊~



---

我想表達的是什麼?


我要說的是角色


看看下面,改版後有什麼不同呢?


爸爸這樣對要娶老婆的兒子說:

爸爸說,生氣的時候不要吵架,可以不說話,但是,不要和她吵架。
爸爸說,和 女人 吵架了不要跑到外面去張揚,她向你邁進一步,你就向她走兩步。

爸爸說,家是男人的大本營,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要走。因為,回來路的很難。


爸爸說,兩個人在家不要老想著面子,兩個人過日子,面子很重要?那在外面怎麼 生活 ?

爸爸說,不管一個男人多有錢,她還是希望可以看到乾乾淨淨的你。

爸爸說,好女人很多,她不會去抱別的男人。但這種社會,很多壞男人會伸手去搶你的女人。

爸爸說,男人一定要出去工作,不管錢賺得多或是少,工作就是自己人生價值的體現。

爸爸說,你在外面工作,家裏的事情再忙也要做,不然花自己的錢請個鐘點工。家裏的事情一定要好好做,小孩也要好好教。

爸爸說,她為你做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你可以感動,可以誇獎,千萬不要嘲諷地說“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啊”,如果這樣,以後她不會為你做任何事情。

爸爸說,誰都不是誰的另一半,你的想法不說出來誰會瞭解?需要什麼感受,討厭什麼事情,你告訴別人,別人才會懂。

爸爸說,她的父母也是你的父母,就算她的父母對你不是很好,你也要對他們好。因為他們是她的父母。

爸爸說,決定和什麼人在一起了,就不要去埋怨苦日子,既然你選擇了她,就不要去埋怨她。

爸爸說,那麼有錢有什麼用,人呢?人在哪裡?

爸爸說,我們這輩子能花多少錢?不要買什麼奢侈品,過得幸福就好。

爸爸說,不要唬小孩“爸爸不要你”,不要生氣地時候把小孩推出門,如果他真的不見了,你會很痛苦。

爸爸說,不要打小孩,更不要在外面打。

爸爸說,打打殺殺的愛很刺激,也很浪漫。但是,不現實。普通就好。

爸爸說,什麼都是緣分。

爸爸說,生命無常,要好好珍惜每一天



男人也適用的,只是傳統沒有告訴我們這些東西,
以至於現代女性會有許多的不滿,因此對我而言,
看見的不只是母親文字想傳達的事情,而更重要的是
在這個世代,男女也有許多值得去成長的地方。



---

我想說的角色:

假如在不同的情境下,讓自己體會更多的事物,
越能去體會,得到的感受,可以更多,
擁有了不同的視野,就會知道,
朗朗上口及書本教我們的: 體諒、感恩、珍惜

這也稱作一種:覺察





沒有對錯、沒有好壞,只有最合適自己的。



既然知道了,就去成為你想成為的樣子吧!


Keep going...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觀後感《人生80才開始》(The First Grader)活到老,學到老。



「一個大圓肚,一根小尾巴...」肯亞鄉間一間小學教室裡,一位老先生一邊喃喃自語,一邊以顫抖的手握著鉛筆,反覆練習寫著英文字母「a」。這張滿佈歲月刻痕的臉,在一群稚嫩的面孔之間顯得突兀,卻格外炯炯有神。他,是84歲的馬魯格,金氏世界紀錄最「老」的「小學生」。 

正當許多人勸他回家「安度晚年」時,他卻執意每天拄著枴杖,走2個小時的路程抵達學校,只為能讀懂聖經。在強烈的學習動機背後,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


「除非瞎了或者死了,否則我是不會停止學習的。
    我希望有一天能成為基馬尼教授、基馬尼博士!」-馬魯格

引述新聞 < 人生80才開始 >


----


我想從幾個角度,心得分享:

 1. 歷史告訴我們什麼?
 2. 自由是什麼?
 3. 為什麼我們要學習?



------






從電影中可以看見馬魯格,生活時代與背景,
在國家與環境非常貧濟狀態下,對照我們的生活情景,
真的是天壤之別,而經歷過戰事的洗禮,
無論是族人的對決、英國的殖民,我想世界都經歷過,
從賽德克巴萊,族人間、與日本人間,其實都相同的。

早期這些革命分子,為的是什麼?

就是「自由」兩個字。


誓死效忠自己的土地,保護自己心愛的事物,
只不過當時的保護是作戰的方式,現代人有許多不同,如同:蔡阿嘎用影音傳達對台灣­土地的熱情吳念真導演的文筆或紙風車劇團Wondero寫出農民的心情……等。

我所要闡述的是一種精神及信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方式,面對是一種、逃避也是一種…,而這樣的精神,對於時間的物換星移,始終存在。

這讓我思考到自己的方式又是什麼呢?


------


從電影角度反觀我們目前的生活環境呢?
台灣已經是一個很自由的地方了,就學習這件事情而言,
比起非洲的朋友們,真的是非常幸福!

我也想起了阿徽老師上課老告訴我們「珍惜」

記得他這麼說,台灣很小了,而舞蹈圈子甚至更小,
與其他國家相比,當然是微不足道,也因為小,
台灣傳播的管道,相對也容易許多,顯得拓手可得;
在國外去上課,每次一個課程,即使只有短短一個小時,
大家從四面八方來,甚至不惜花兩個小時車程,
為的是自己喜愛而來,每個人都非常的珍惜

電影中,政府讓全國普及教育,
看看一個已經80歲的老人,每天花4個小時來回上學,
假如都市還能見到此景,應該是非常奇蹟的事情了。

假設看到此篇文章的你已經80歲了,
身在該地,如何挑戰學習這件事情呢?


看看另一面,講小孩子們,多少為了學習而去阿!



這也讓我聯想到,今年台灣的12年國教通過了,
教育變得如此的容易了,過去長輩們得來不易的教育,長輩的長輩們辛苦賺錢,只為了讓孩子去唸書,現在一切都變得非常容易了,甚至在台灣有許多人,不願意唸書。

都市化讓每個人進步,相對也模糊了許多焦點,
娛樂成了大家的首要之務,上網、遊戲成了孩子們的最愛,
對你來說,教育的根本是什麼呢?

我想這留給各位去解答了。


-----

馬魯格因為唸書而爆紅,引發媒體關注,
以及跑到了政府高層去爭取自己的聲音,
這樣的精神非常的令人敬佩,現代環境大家老抱怨,
甚至抱怨後覺得沒救了,又擁有多少想去改變的動力呢?

從媒體關注事件,我們也能發現到,該地的資源貧脊,全世界只想著錢,大家都被錢控制住了。每個人都需要錢,因為錢是一個工具,這工具能滿足很多人,在滿足的同時,其實也遺忘了很多事情,而除了錢之外,背後意義是什麼呢?


換個方式說,是錢控制自己,還是自己控制錢?


我想可以參考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的著作: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

大家一定懶的看書,可以參考下列重點:

     3. 讀書心得


------


寫到這裡,好像離題了,
不論拍攝的技術,就內容而言,導演想傳達的意義,其實非常的深遠,很遺憾的是,這部片僅有台北兩個地方播映,也只有非常小的廳可以觀賞,頂多容納20人吧!

對於馬魯格這位平民百姓,他的精神令人由衷的佩服,也無法去想像,當時為了保護土地,失去了愛人,甚至效忠自己為族群的誓言,以現代角度來看,大家可能會說,反正就投降嘛,哈哈~笑了一下就過去了,讓我們來假設你是主角,你可能會說,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那麼認真的投入在那個背景中,你到底會怎麼做呢?


對照台灣的現象,一堆人總說著愛台灣、愛土地,
我們是否落實了呢?其中女老師與馬魯格那段,提醒了每個人在同一塊土地上,大家都是一起的,今天不論是芋頭還是蕃薯,老用這種無聊的方式來分化,甚至藍色綠色,到底是對外還對內呢?

我想大家都是台灣人,而團結一致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馬魯格為了此事件,被關了不知道多久,
無論最後如何,他本人化解了這個心裡障礙,為了自己夢想前進,甚至想成為一名獸醫,都已經80歲的老先生了呢!多偉大啊~~

我想這就是一種 態度





Keep going....





《人生80才開始》相關參考: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冒險王旅程 - 國外的月亮比較圓?



對於你來說,你覺得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麼樣子呢?



有些人說,安安穩穩平凡一輩子;
有些人說,要賺好多的錢;
有些人說,和家人相處
有些人說………


----

今年2012其實很不一樣,
大家會發現,好像許多新的現象出現了,
當然我所看到的是台灣的年輕族群們,
自我意識高漲下,逐漸轉為懂得關心社會。

全世界最古老的行業是政治。

記得在學生時期,自己也完全不管什麼政治,
也可以說政治我們無法去管的,
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現政治與自己是密不可分啊。

怎麼說呢?

可能做什麼事情都會牽扯到政治吧?
大家都不愛政治,因為政治總是在打嘴砲,
而真正做事情的人又去哪了?

可能被操弄了、可能被搞掉了、可能…

大家都知道政治有很大的陰謀論,我們管控不了,
是的,我們管不了,只是…

有一天,時間在走,時代的新人類的想法也不同了。

已經被掌控的不談,
而我們談未來被掌控的,那是由哪些人呢?

我們都清楚,明天的事情會怎麼樣我不知道,
但明天的事情會怎麼變動,往往都是由今天的表現決定。

哇咧,好像扯遠了,
明明主題要說冒險王,扯到政治是哪招。


繼續看下去…



想起了小時候,大概是在我國小1998年,
電視台準備興盛時期,冒出了各類節目,
另我最興奮的不外乎就是戶外節目了,
一週一次的節目,是很少小朋友會去關切的事,
我老跟我媽說,我有一天要跟他們一樣(節目的人),
當然聽在大人耳裡,只是小孩子發夢罷了。

現在仔細回想,當時童言同語,
但心中其實有股很巨大的力量在和自己訴說著。


到了國中升學壓力下,不免心中還是有著蠢蠢欲動,
只是隨著現實,總是會先被擱在一邊去了,
父母、長輩、老師的諄諄教誨,就是好好唸書,
長大了才會有好的工作,才可以賺大錢,
誰也沒想過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又扯遠了,
要說的是,中國人都說三歲定八十,
小時候某些因素,從大人時回頭看,會發現,
好像有許多事情從小就埋下了種子。



拉回來拉回來,
在網路上看到某篇文章,原來是宥勝寫的,
《有辦法,到台灣島外看看吧》 你可以看見,
他過去的經歷,可以寫出了這些內容,
當然出國一定好嗎? 未必。

這兩年來,出國其實也沒幾次,了不起才去大陸,
對許多人來說,根本不過是個小Case,
畢竟現在空中飛人到處都是啊,
而藉由這些小經驗,也看到聽到了不同的生態,
難免也會拿來檢視台灣,看看自己哪邊還有不足?


那國外的月亮到底有沒有比較圓?


認識許多朋友從很多地方回來,
不論是以前工作認識的外國人、台灣人,
大家都分享著自己的故事,讓我也感受文化上的交流。
小時候就嚮往出國,很多小朋友,每次寒暑假,
都會說他們去哪個國家玩、做飛機…等,
多麼令人羨慕啊,因此就決定長大要出國,
可是…到底出國要幹嘛?


那時候只認識美國,也只有知道迪士尼
畢竟這可是全世界小孩子的夢想樂園呢,哈哈哈~
長大的我還是心中的夢想樂園,
而且一定要去美國版本的,不能去亞洲版。


話還沒說完,聽著所有人描述世界的角落,
那種興奮感,無時無刻衝擊著自己,
尤其用著一口落漆的英語對話,外國朋友也總說得很美。


從他們的價值觀與思想,可以看出與台灣的不同,
最令我好奇的是,他們是什麼樣的環境?
他們是什麼樣的思考方式?他們如何生活著?
他們人生的信念又是什麼呢? 生命對他們來說是什麼?


我的背景思維較保守些,
長輩們總是告訴著你,你要努力賺錢,有錢才有好生活,
不外乎就是這些八股的四書五經。

當然錢非常的重要,而其實錢也只是一個工具。


換個方式問自己,
到底是自己在掌控金錢,還是被金錢掌控啊?


又扯遠了。



國外的月亮到底有沒有比較圓呢?


我想,每個人的體驗不同,感受也不同,
觀察的程度也不同,而去國外到底要幹嘛?
目的又到底是什麼?知道了目的有什麼樣的目標呢?


這些也是每次不停再問自己的,
小時候,就只是單純的玩樂,長大了有了不同思維與文化,
你會想知道的更深入,這些深入可以帶給自己什麼?

我想這是另外一個主題了。


對於「國外」,台灣充滿了想像,
而台灣的小,是去了國外之後得到的,
那知道後又能怎樣呢?

我聽過許多人說,反正我們改變不了。


回到前面所說:


已經被掌控的不談,
而我們談未來被掌控的,那是由哪些人呢?

我們都清楚,明天的事情會怎麼樣我不知道,
但明天的事情會怎麼變動,往往都是由今天的表現決定。





而這段文字,不僅限於外在,

對自己的一切也是如此,有因有果,
太遠的我們無法掌控,最少自己是可以掌控的。


Keep going..




對於你來說,
你覺得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麼樣子呢?


期待能聽見更多人的分享:)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感謝的緣由



碰到許久不見的朋友,開頭第一句話就是…

「ㄟ 你每天寫得那個是在幹嘛啊?」
「去哪邊學這些東西?」

而我的反應卻是…

「蛤?你有在看喔!?」


--

為什麼我會這麼想呢?
其實,以為根本沒人在關注我寫的內容,哈哈哈~


只是一直好多人來問我,
因此就分享一下,我為什麼要寫這個呢?寫這個又可以幹嘛?


工程背景不免俗來個條列式:

1. 記得做了些什麼,自我檢視的功能。
2. 隨時感恩,有因有果。
3. 從小事,讓自己保有堅持的態度。


是的,就為了上述3點。

生活上點滴,有很多忽略的時刻,
為了讓自己意識到這些事情,保有感謝,
而我也能夠花一點點時間,當成一種日記,
每天持續的寫,也可以練就一身從小事就能堅持的態度!

至少我可以保有這樣的習慣,
當我在低潮時,我就可以記得,我都可以堅持寫了多久,
現在這點小阻礙,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呢?對吧!



至於…我去哪邊學這些東西?
這…到沒有,許多書其實也提到類似的概念。
大家可以參考:晨間日記




那為何我要挑選「感謝」


分享一下心得,
當我每天在感謝之時,身心靈都會有些感受,
這不是文字能表達,而這份感謝,會讓你覺得生命美好,
舉例來說,有些人會說運氣好,去感謝這份運氣,
很容易的,我們就會持續擁有這樣的感受,
自然運氣時時存在




可以參考下列書籍,我正準備要看,也提供你參考:


365個謝謝你感謝力完美人生,「感謝」不完美的自己



歡迎大家一同與我交流分享啊!:)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新手登高山-心法













我嚮往登高山,已經過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終於在2012馬雅曆結束前,我登了第一座高山,還不是騎車咧!

這些年來,一直沒上去總有幾個藉口:

1.沒伴,年輕人不愛爬山
2.沒裝備,買裝備要花好多錢
3.沒環境,沒有這方面的知識與相關人
4.沒體力,沒有運動習慣

看到這裡,或許有更多的理由,
而上述4點是蠻多想上山卻打道回府的問題。

畢竟我自己曾有這樣子的心態,
因此,想和大家分享新手登高山的準備心法


---


我怎麼會去登高山呢?
其實想登很久,大學還跑去其他學校參加關山行,
可惜,氣候不佳,後續又是專題製作,遙望無期。

換個方式,自己成立登山社團,志同道合的人真的是寥寥可數啊~

總之,命運安排到了2012年上了第一座高山。

在這之前我有爬過其他山嗎?
有哦!郊山健行類的偶爾走走。


登山需要有伴嗎?
老實說,郊山很多人走的,或許不需要,單純的享受自然吧!

高山呢?
這個毋庸置疑,和潛水的道理一樣,都需要伴的!

Why?
為了生命安全



以上是我的心聲。


---

okay,接下來要說明的是新手登高山工具裝備。


我把它定義為:在沒水電環境下,要自行攜帶裝備過夜活動。


從網路上很容易查到一堆裝備清單,
對於沒登高山的人來說,帶這些要幹嘛?有一定要帶嗎?…
諸多原因都會讓我們非常困惑,
尤其 我不確定,下一次爬山是什麼時候?


這是很多人的疑惑,可能只會爬這次,
我需要買這些昂貴的裝備嗎?但我很想去體驗看看!


是的,接下來就是告訴大家,如何做第一次體驗高山的準備!


小編這次是第一次上高山,自然什麼裝備也都沒有,
除了最基本簡單的排汗山、襪子…等,其他重要東西都沒有。


那我們要如何開始呢?


首先詢問身邊的人,是否有愛好登山者,
找尋他們給予最快速的建議,也可以向他們借用裝備。


若沒有這方面的族群朋友,只好購買或租賃。


下列是登山最基本最基本配備,請各位詳記:

*衣物類

    1.頭巾
    2.毛帽
    3.遮陽帽
    4.排汗衫
    5.刷毛外套
    6.發熱衣
    7.防風薄外套
    8.防風大衣
    9.雨衣
    10.長褲
    11.雨褲
    12.厚襪


    襪子外,嚴禁棉質衣物,山上潮濕,容易增加重量。

    這麼多樣!都帶嗎?
    NO,依據欲登山的季節氣候狀態來做搭配。

    舉例:冬季,登玉山,天氣很棒,大太陽,無雨。
                上面列出都要攜帶,因為溫度低,大風,避免失溫。

                若是夏季?
                比較保暖會熱的可能不需要。


   在登山過程中,在海拔未超過一個高度時,
   我們可以穿著排汗衫,背著裝備步行即可,穿太多會太熱,
   使得我們體內的電解質流失,造成體力大幅下降,
   反而不好,偏偏高山又要做好保暖工作,因此要隨時調節。

   若是冷了點,有風了,可以穿著防風薄外套。
   
   頭巾是萬用的好幫手!

   遮陽帽就因人而異,可以擦防曬也是一種方法。

   長褲最佳選擇:透氣性高、輕盈。


   哪裡買?

   頭巾,一般自行車店、五金百貨…到處都有。
   
   刷毛外套,一般成衣店就可以找到,
   上次在Baleno有一件$399,很多顏色,提供參考。
   
   排汗衫(冬長、夏短)到處可以買。
   
   雨衣褲,五金百貨、大賣場、夜市、跟人借…

   大外套,也是拿著一般的羽絨衣就衝了,到一定高度才穿,
   因為在行進間,人體會產生熱能,跟前面理由一樣。

   自己沒有的就盡量借用。




*工具類


    1.太陽眼鏡
    2.大背包
    3.攻頂小背包
    4.登山杖
    5.登山鞋
    6.水瓶
    7.哨子
    8.鋼杯
    9.垃圾袋
    10.衛生紙

    大背包非常非常重要,影響你的行進、體能,
    這主要關於負重的設計,而好背包當然也就貴了!

    建議不確定以後是否爬山,請租賃借用,以免傷財。

    小背包種類很多,這到值得投資,畢竟出門也都可以使用。
    有一種超輕量材質,可作為選擇。

    登山杖,對於此趟行程,真的是救命之物!
    差異性很大,請租賃借用一把好的登山杖。

    登山鞋,有些人穿雨鞋,建議先買雙1K左右的登山鞋試試,
    若是以後沒登山,去戶外踏青,也是可以穿,
    鞋子主要是輔助我們,而不是穿了就成超人,走路不累,
    重點還是我們的雙腿

    水瓶,可以保溫瓶、寶特瓶…,待下次爬山可以買專業用。

    鋼杯,話說我當時也沒有,拿個鐵碗也可以。

    垃圾袋,多帶幾個,山上一定要帶垃圾下來,愛護自然。



    上面裝備屬於不需要攜帶公糧,
    通常第一次參加登山團的朋友,應該都是這樣入門。

    至於要攜帶公糧的,不外乎糧食、睡袋、帳篷…等。


-----

    下列資料可以作為補充參考:

    1.登山初學者 - 裝備採購建議
    2.登山事前準備
    3.新手必登之10大入門登山路線
    4.給初學者的登山健行知識團
    5.開始登百岳easy go!

-----


結論


由於剛好有朋友熱衷登山,可惜南北不同地orz
也幸運的南北不同地,可以借用裝備!

感謝湯飛的贊助與支持!
感謝高山工程的人員,有你們才有舒適的環境!
感謝氣象站的人員,冰天雪地下還是要重裝上山!
感謝原住民朋友們,你們真的非常偉大!


裝備能借用到的盡量借,手機請帶備用電池,
個人藥品請記得攜帶,另外預防高山反應


去過一趟行程,下次就可以知道怎麼做,
所以,趕快去參加吧!!


另外,體能方面,
肺活量訓練,每次練習很慢很慢的跑步,半小時以上。
透過這次經驗,肌力部份,大腿肌&核心肌群,必須強化!

有重量訓練的朋友:深蹲+硬舉+腹肌
無重量訓練的朋友:起立蹲下+PLANK



大家一同揪團,登百岳!快來約我~~




參閱:2012人生挑戰之玉山登頂

2012人生挑戰之玉山登頂




「X,怎麼這麼黑!」



「媽~怎麼突然跳電了,我的台灣全紀錄看到正精彩耶!」


14年前少數有野外節目,這一集正播出登高山啊!
迷迷濛濛中,好像可能是玉山吧?

-----

看著手錶,下午三點十六分,還刮著冷風,
我人正背著接近10kg的裝備登圓峰山屋
一行16人,大家都筋疲力盡又小心翼翼的前進,
我們走在高3723公尺的斜壁上。




眼前的情境,就像是14年前的電視節目嘛!
我怎麼會在這裡?
真的好累啊,我到底在幹嘛!

搖搖晃晃的走路,眼裡的影像忽大忽小,
這好像是缺氧了,旁邊可是斷崖啊…



經過一番努力,抵達了山屋,
卻也…




是的,高山反應發作了。


我終於體會到這種甘苦,真的是離上帝近了。

還好,有藥頭幫忙,Diamox成了我的救星。



經過下午的路線,讓我體驗到什麼叫做可怕,
竟然半夜摸黑的狀態下,要原路回去才可以登頂。


高山上,什麼都沒有,
只有月亮、星星、雲朵、風,純Nature啊!


登頂過程就大同小異:參閱 尼克的部屋


補充,住在圓峰山屋會比排雲山莊難度高多了orz
明年排雲山莊才會開放入住,還是住排雲輕鬆,
也多虧有圓峰山莊這段,讓這段旅程更加甜美!


-----


「X,怎麼那麼黑阿!」

這段登頂行,讓我得到了不少靈感,
原來很多事情,冥冥中註定了,
也讓我更相信,有因有果,回想起小時候,
記得跟我媽說:「媽我以後也要跟他們一樣」,
但大人們總不當一回事,只覺得小孩每天做夢。

哈哈~

人因夢想而偉大!

其實我一直想爬高山,
早就忘了小時候說過這件事情,人生,真的非常奇妙。

現在就許下你的夢想與願望吧,
未來一定會實現的!


索引。



---

這趟旅程,真的很意外也很艱苦,
當半夜在攀爬時,你會靠北的說,我到底在幹嘛?
當全身快倒下時,你會考北的說,我來這裡做什麼?
當登頂時,你更會靠北的說,X!我登頂了,真是值得!

下次還要來嗎?

X!我不要。


回到平地後,ㄟ下次什麼時候開團?


就像一場夢,得到很多的靈感,
也體悟到許多事情,這也是一種成長吧。

由衷的佩服,夫婦一同上山完成,
想必這會讓他們,更加堅定的走向未來慢長的幸福。



登高望遠,當站在台灣的最高峰,
你所見到的眼前事物都在腳下,你會知道…
沒有什麼能夠不能挑戰的。

你見到了大自然的偉大
你見到了勇氣的偉大
你見到了生命的偉大
你見到了自己的偉大

你更見到了



由體驗中,能發現電影<127小時>:

享受生命的同時
對身邊人的關愛也倍增了。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Time Management Randy Pausch時間管理演講 - 心得



Time Management Randy Pausch時間管理演講


這場演講真的很棒!
讓我更需要一個聰明手機了~~


整理21點,請參閱如下:

1.時間是最有價值的
2.問對問題非常重要
3.舒適圈概念
4.故事穿插法
5.工作信任授權
6.員工才是最大的資產與生命線
7.人們喜歡被挑戰
8.給予目標,不是程序
9.即使是小孩,也可以賦予責任
10.隨時隨地表達感謝
11.big WHY核心
12.只使用能幫助你的科技,使你更有效率與效益
13.放假還要收mail,那就不是放假!
14.打爛你的電視
15.把工作與家人時間獨立分開
16.請教你相信的人,因為他們會說實話!
17.時間管理可以擁有更多時間陪伴在心愛的人事物上
18.時間是我們所擁有的
19.如果沒有樂趣,我們為何還要去做呢?
20.我們知道經驗是無法捏造的,經驗是由時間累積而成的價值
21.善用工具,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女孩最愛的巧克力蛋糕






這個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有一個女孩,大人帶她去蛋糕店買蛋糕,
於是她挑選了巧克力蛋糕,在品嚐後,發現自己很愛很愛巧克力蛋糕,這時的她才6歲。

歷經了許多年,每次總是會買巧克力蛋糕,
各種巧克力蛋糕都帶給她不同的感受,在26歲那一年,在獨自旅遊中,想買一個巧克力蛋糕吃,於是突然發現,有一個蛋糕好大喔,這個蛋糕是要特製的,老闆只限量供應,不過外表看起來普普通通,跟過去吃過的巧克力蛋糕來比較,外表算是最基本款了,現在很少有這種大巧克力蛋糕了呢。

女孩想,好吧,既然這麼少,想必非常稀有、非常特別吧!
在開始品嚐時,拿著湯匙挖了一口,哇塞,這個蛋糕.....

是我從來沒感受過的...
原來這個大巧克力蛋糕,好好吃阿!

從此這種大巧克力蛋糕呢,成為一輩子的最愛,女孩覺得這個大巧克力蛋糕,又大又棒,可以吃很久很久很久很久!難怪沒人做,因為這麼特別這麼棒,真的世間僅有。


在這個時間點就很巧的遇上了女孩,女孩自從吃了這人生當中最愛的大巧克力蛋糕,就沒在遇到其他的了,而這次的流行,讓他注意到了一款精緻的小蛋糕,看起來十分符合女孩的口味,女孩覺得是不是該換另一款最愛的巧克力蛋糕了呢?

兩年後,巧克力蛋糕界越來越競爭了,流行起了精緻系列,這個精緻系列的蛋糕呢,通常有好多的裝飾,都是小小的,做的一口就結束的巧克力蛋糕,看起來很美味,而實際瞬間就沒了,那這種小小又精緻的巧克力蛋糕,真的美味嗎?

其實,這也是一種行銷手法,有工作過的朋友,都很清楚,而多數人都喜歡這種,吃完了就沒有,沒有了再買,看起來精緻,暫時性滿足口慾的替代蛋糕,那少數人會去找大蛋糕,而大蛋糕要好吃的也很難找。


心理有好多的掙扎,畢竟一個是吃了兩年,也人生中最愛的大巧克力蛋糕,而這一款精緻小蛋糕,女孩還在觀望中,也收到許多評價,想問問或許這是個機會,而大巧克力蛋糕很棒。


唯一有大巧克力蛋糕的,只有一個地方專賣,
於是,女孩在去買大巧克力蛋糕時,遇到了老闆,老闆很開心的跟女孩說:「謝謝你老是光顧我們!這年頭阿,大家都喜歡那種一口就沒了,看起來漂漂亮亮的。」「而我們家這種基本款大巧克力蛋糕,唯一只有我們獨賣而已。」


女孩想了一下問:「老闆,現在沒人做這種蛋糕了喔?難怪我都找不到。」

老闆:「因為這個蛋糕要製作很費工夫阿,下了好多心血在裡面呢,相信你吃了就有感受到裡面充滿了愛,對吧?」^_^

女孩點點頭,老闆繼續說:「這種基本款大巧克力蛋糕,我用的還是很好的材料,一般外面阿,如果你有研究蛋糕,你就可以知道了。現在環境也不理想,其實你跟我買了兩年,我也看在心理,每次看到妳拿到蛋糕的表情,都充滿了笑容,表情洋溢著幸福,這也是老闆我最開心的事情。「而這個大蛋糕其實可是要專門訂製,要挑人做的。老闆給了一個大笑臉^_^

女孩聽完老闆的話,開始沉思。
帶著這基本款大蛋糕回去了,拿了精緻小蛋糕出來擺在旁邊,看了看,尺寸差這麼多,而大蛋糕雖然沒有華麗的裝飾,卻是能讓我一輩子都想吃的,小蛋糕短時間吃起來還不錯,但很快就膩了,而且又貴,我要花的錢也比較多,這樣一看...

大巧克力蛋糕,內容真才實料,平易近人卻價值很高
小巧克力蛋糕,看起來美味,價錢貴卻沒有價值。

小巧克力蛋糕,真的很懂得如何行銷呢,
一口吃掉,然後讓消費者花更多的錢去購買,往往還有很多地雷,女孩思索到此。

---





如果你是女孩的話

           你會…選擇哪一個蛋糕呢?』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內地吃飯+喝酒






幹!這就是一種陋習。


對我來說,喝酒是一種享受。
一旦變成逼迫了,就不有趣了,你說呢?


這樣喝酒的好處或許能拉近距離,
但,真的因為酒量越多單量越多嗎?


實在是令人質疑的一點。



通常據觀察結果,隔天醒來什麼都忘了,
報價後,還是老樣子,結果又去喝,無限迴圈嘛,
換個方式說,這些可都是要算在成本之內的。


難道…不喝酒就絕對無法成交?


那是否有喝酒沒有成交的案例?
是否有沒喝酒也有成交的案例呢?


每個人只是為了找個理由藉口喝酒罷了。



說穿了,我不認為現代年輕人一定喜歡這種方式,
地球會轉、海洋會動、雲朵再飄、人也在變老,
物競天擇下,時代在變遷下,有些東西自然會消逝。


喝了、敬了又如何?
會給我比較多單子嗎?
會讓我生意更好嗎?



最靠北的是:幹!這就是一種陋習。


飛蛾都會撲火了,人類何嘗不犯賤?





尤其當你清楚看見這些人酒醉的嘴臉與談話,
可以發現,你自己坐在這裡到底在幹嘛,又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