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學校、環境、每個人,都擅於指出缺失,而更擅於架設框架在身上。
我們被這樣的框架規範下,必須按照這個社會思路去前進,這稱作所謂的「主流」。若不跟著主流,就會被標籤為:異類、頑皮、搞怪、不配合…被各式各樣的詞彙所貼上。
自己也是被教育者,今天更重新體驗了教育。聽著校長描述著自己的女兒教育過程,十分有趣;升學、考試、死讀書、被人嘲笑、名次……等等,這都是過去你我也擁有的經驗。
關於框架與標籤的主流社會,太多例子舉不完。
只是在聽著校長描述的同時,也想到了自己的經歷,儒家思想貫徹了我們的學程,更讓唯有讀書高的風氣高漲,深耕了每個人的意識,另外台灣的歷史也經歷過許多殖民的狀態下,加上距離最近的228事件,諸多的因素下,成了台灣多數人。
假如我是統治者,相對的當然希望百姓不要聰明,乖乖的唸書、找工作溫飽,過完這樣的人生,不會起來鬧事、反抗,不外乎就是統治者最開心的事情之一。
精英制度下,就是讓每個小孩念第一學府,然後再有個好大學,可以的話衝個研究所,然後銜接著所謂的安穩工作,再來個家庭,用著同樣的模式繼續傳承。
是的,這樣的故事我們好像都不陌生,卻無時無刻都在上演著,相信知道這個模式的人也看過了許多書,教導我們如何擁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方式……,引用達摩祖師電影版曾講過:「後世知道的人多、得道的人少。」假設這個是真實的,現在這樣的世界不就在呈現如此嗎?
我們被標籤、被框架在這樣的環境之中,跳脫思考又如何?
也許我們正在被長輩、環境、同學、情人、朋友…貼上了些什麼,就像現在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我,真的沒什麼用,但卻又逼得我們不得不換個方式,也許哪天我們也能成為主流,那不正是最高興的時刻嗎!
終究我還是符合這種所謂的叛逆。
不正是個人特質的一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