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教育的失落


對於台灣的教育體制,不由得感到越來越失落,
雖然非從業人員,但起碼也當過了20年頭的學生,重溫了國小夢,
以前無感,現在敏感,我想是這幾年比較關注的心得。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偏遠小學,學生向來就是沒什麼唸書,但並非不識字,而是一所大家稱作的快樂小學,來了個都市校長,希望這所學校學生能夠努力向上,比賽得名、把整體的指數往上提昇,尤其是英文,更是我以前在學校沒學習過的,剛上小學就學習我國一所學的課程,聽起來每個家長,應該都非常開心,能增加這些孩子們的競爭力。

用考試、硬記…各種方式等等,就好像我以前也做過得事情,我想這些都是其次,不過就是教學的方法百百種罷了,我比較在意的是,在考卷時,這些學生急著想知道分數,還相互調皮的叫囂,你比我爛、我比你高分,可以為了幾分的差距爭吵,我想校長達到了目的了,增加了學生們的競爭,同時也感受到,這一個100分的框架,已經成為學生們眼中的「錢」,用分數來衡量一切。

我深深地感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原本身心發展均衡的地方,同樣的有著都市功利的氣息,實在是另我反胃作噁,瞬間更連結到,我寫過的「精英制度,我不反對使用分數來作為基準,而更在意學校給予學生們的價值觀是什麼!


原來台灣教育依舊是這樣的模式在發展,我們口中常提的未來主人翁,這樣子的東西持續去傳承,所帶來的又是什麼樣子的人格與發展,台灣人極限不該如此,不是一種只懂得活在框架下的產物,更不是只會被政治所操弄的公民。


我依舊主張:給予"釣竿"大過給予"魚肉"。


至於學習方法,更應該傳遞給每一位主人翁,
可以參考 珍惜者記憶法 能讓孩子成長的方法之一。


許多人遺忘了教育的本質在於激發學生的「潛力」與「熱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